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-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-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-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

另一種“空心化”
發表時間:2014-08-13   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

   在農村老家,每逢農歷七月十五,家家戶戶都要過“七月半”。主人提前兩三天去邀請男主人姐妹家、女主人娘家等近親,一同來家里小聚。過節那天,男主人早早去集市買小餛飩皮和菜,女主人切好肉后將餛飩皮和肉放到洗刷干凈的蠶匾里,摘幾片嫩綠的南瓜葉,一家人圍著蠶匾裹餛飩。

  客人一般早上八九點就來了,到了會幫著裹餛飩。等到十點多鐘,肚子有些餓時,先下幾碗餛飩填填肚。大約忙到下午一兩點,祭祀儀式完成,大伙就圍在一起吃飯聊天,氣氛非常歡樂。等到客人酒足飯飽,正要回去時,主人還送些熟餛飩和生餛飩,讓他們帶回家讓其他家人嘗嘗。忙碌一天,這“七月半”才算過完。

  印象中,“七月半”最大特色就是吃餛飩。這一習俗形成與當地農事有關。農諺“苦圓子,甜餛飩”,說是吃了清明圓子后要開始農忙了,而吃了七月半的餛飩后就農閑了。這時,早稻已收割完,晚稻已播種,蠶也好養。加上前陣子天氣熱,辛勤勞作了半年的農民也想喘口氣休息下,同時為下半年的秋收冬種補充體力。

  在農村,大家平時農活繁多,親戚朋友間走動得少。正好也借著“七月半”吃餛飩的機會,碰個頭聚一聚,吃點老酒,好好放松一下。一來可以溝通情誼,二來交流消息。在那個交通不便、信息閉塞的年代里,七月半的作用不容小覷。

  如今,農村照樣過“七月半”,但很多人家已經不邀客人了。一來嫌麻煩,二來即使請了人家不一定有空來。時間一長,“七月半”習俗只殘留下了一小半。

  “七月半”衰落的原因,其實也不是那么簡單。隨著農村征地開發,一些農民搬入了統一的新居,很多風俗也隨著那片祖先留下的土地一塊湮滅了。一些傳統的祭祀儀式沒法再進行,一些節日也就不過了。村民的精神出現空虛,缺少精神寄托,親戚間來往減少,關系也就越來越淡了。這也是另一種“空心化”——時代變化太快、生活改變太多,把傳統的一套全丟了,農民的心中空空如也。

  我一直覺得,新農村建設、現代生活和傳統節日三者之間,應該是可以共存的。如今傳統節日之所以弱化甚至消失,是因為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生活,而忽視了流傳下來的精神文化。事實上,對于農民來說,傳統節日是增進聯系、凝聚感情的重要契機。傳統節日式微,村民們應當焦慮起來,也要從心底認識到:堅守傳承傳統節日,并不是思想保守的體現,而是在守護鄉村積淀下來的寶貴文化。(姚孝平)

上一篇:
  • 已是第一篇

下一篇:
責任編輯:章 馳
相關報道
在線評論
用戶昵稱:   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    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……
驗證碼:           查看評論
留言文章地址:http://comment.wenming.cn/comment/comment?newsid=2116656&encoding=UTF-8&data=ACBMMAAAAAcAAE5cAAAAAQAY5Y-m5LiA56eN4oCc56m65b-D5YyW4oCdAAAAAAAAAAAAAAAvMC0CFC9lbGpHXpwaNTUulcJiVgZl-_whAhUAiI_tnS48jn0sAYuh9nzMuob11wQ.
留言查看地址:http://comment.wenming.cn/comment/comment?newsid=2116656&encoding=UTF-8&data=ACBMMAAAAAcAAE5cAAAAAQAY5Y-m5LiA56eN4oCc56m65b-D5YyW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DFO2vNCWJx5pasSIL7DK1KiXxUDAhRh9hd2SjaiTVg55CBS3uQwH3UqsQ..&siteid=7